28365-365体育备用
《安徽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办法》解读
浏览次数:作者: 李巍   发布时间:2018-03-22 09:02

2017年11月22日,安徽省人民政府121次常务会议通过《安徽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于2018年2月1日起施行。现就有关问题作如下解读:

一、关于《办法》的背景解读

(一)时代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融合,人类社会进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正不断推动着生产力的革命性变革。互联网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并已深入人心。“互联网+”成为各行各业的共同选择,没有任何行业可以置身事外。如果不主动适应发展趋势,抱残守缺,结果只能是被淘汰或被消灭。

政府在信息化方面的努力在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从最初的电脑普及到办公自动化到政府上网到现在的电子政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不能回避的现实是,政府的信息化水平是落后于时代要求的。其主要原因有三条:一是认识不足,缺乏内生动力;二是体制僵化,缺乏创新空间;三是人才匮乏,缺乏技术支撑。

(二)政策背景

适应“互联网+”发展趋势,推进互联网与政务服务深度融合,优化再造政务服务流程,是将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推向纵深的关键环节,对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便企利民,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统筹发展电子政务,构建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李克强总理在去年全国“放管服”电视电话会上指出,要加快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政府部门在协同联动、流程再造、系统整合等方面进行改革,提高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全面部署“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

为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创建优质政务服务环境,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安徽实际,我省成立了以李国英省长为组长的安徽省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相继出台了《安徽省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方案》、《安徽省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总体建设方案》、《安徽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规划》、《安徽政务服务网运行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以及《安徽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办法》这一政府规章。

二、关于《办法》的内容解读

(一)适用范围

《办法》适用于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具有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的组织通过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提供政务服务活动,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通过网上政务服务平台申请办理政务服务事项。

(二)关于对互联网政务服务管理体制规定

围绕工作推进不协调问题,构建统筹推进的管理体制机制。

一是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将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所需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统筹推进本行政区域内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

二是规定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办公室负责指导、监督本行政区域内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县级以上政务服务或者政府指定的管理机构,具体承担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

三是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编制、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承担互联网政务服务相关工作。

四是规定省、设区的市行政机关应当指导、监督本系统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

(三)关于对政务服务事项清单管理制度规定

《办法》规定政务服务事项实行清单管理制度。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包括目录清单和实施清单。省编制、法制等部门牵头组织省政务服务实施机构编制全省政务服务事项目录清单;省政务服务中心负责组织省政务服务实施机构编制政务服务事项实施清单;设区的市根据需要编制政务服务补充事项目录清单、实施清单。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政策有新的相关规定以及部门职能发生调整的,应当及时更新清单。列入政务服务事项清单的事项,应当通过网上政务服务平台统一受理、统一办理、统一反馈,公开政务服务事项的服务指南、办理过程和办理结果。

(四)关于对电子材料、电子签名、电子签章的规定

《办法》规定:行政机关在办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事项时,除法律、法规规定需要本人到场提出申请的以外,应当接受通过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提出的申请;除法律、法规规定需要提供纸质材料的以外,应当接受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通过网络上传的电子材料,不得强制要求提供纸质或者其他形式的材料。行政机关应当公告通过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办理政务服务事项的具体程序和要求。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通过网上政务服务平台申请办理政务服务事项,可以使用电子签名或者电子签章,使用的电子签名或者电子签章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可靠的电子签名或者电子签章与手写签名或者盖章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五) 关于办理政务服务事项时的证明材料的规定

针对以前群众办事中会被要求提供一些“奇葩证明”现象,《办法》规定:行政机关在办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事项时,应当先行通过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平台检索需要核查、留存的证明材料;对能够通过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平台提取、核验、确认的证明材料,不得再要求申请人提供。确需申请人提供证明材料的,应当一次性告知需要提供的证明材料。

(六)关于对办理政务服务事项的时限规定

一是行政机关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通过网上政务服务平台申请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应当在符合法定时限要求的承诺期限内办结。

二是需要延期或者中止办理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履行相关程序,并在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将延期、中止的理由和时限及时告知申请人。

(七)关于保障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安全运行规定

一是规定行政机关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加强互联网政务服务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安全保密审查和日常监控管理、信息资源分级管理、应急管理等与互联网政务服务安全相关的管理制度。县级以上政务服务管理机构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行政机关网上政务服务平台运行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违法违规行为。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单位应当保障平台安全运行,方便使用。

二是《办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危害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及信息安全,同时也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遵守互联网政务服务的行为规范做出规定。

(八)关于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责任规定

《办法》规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权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由有权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未落实政务服务事项清单管理制度的;

2.未按规定在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办理业务,造成应当在网上运行的政务服务事项未能正常运行的;

3.未在期限内办理互联网政务服务事项的;

4.违反本办法第七条、第八条规定,要求申请人到场或者提供证明材料、纸质或者其他形式材料的;

5.进行非法、越权操作,造成数据遗失,贻误工作的;

6.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

7.未按规定共享政务信息资源的;

8.未依法履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安全管理职责的;

9.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违反互联网政务服务规定的行为。

(九)关于对危害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及信息安全活动禁止性规定

《办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从事下列活动:

1.擅自对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信息和应用程序进行增加、删除、修改、复制等操作;

2.冒用他人名义进行操作和发送消息;

3.故意干扰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正常运行;

4.故意编制或者提供虚假资料;

5.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危害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及信息安全的活动。

(十)关于危害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及信息安全的罚则

单位或者个人违反本办法规定,危害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及信息安全的,由公安机关责令改正,处以警告或者对个人处以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以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处罚。

三、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发展前景

对用户而言,到2018年6月底,90%事项可以网上办理。到2018年12月底,除个别必须到现场的事项,其他事项群众办事“零跑腿”,并可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业务协同办理。

对政府部门而言,“窗口人员”在任何地方都能为老百姓办事,不固守实体大厅。当各部门数据完全打通,电子证照库完善后,很多事项不用人工办理,系统就能自动处理。节约大量人力资源。

对服务大厅而言,绝大多数服务事项转移到网上,实体大厅只需保留少数部门窗口和足够的综合窗口,乡镇服务大厅也以综合窗口为主,加上每个村的“一站通”服务点,形成线下服务网络。服务大厅的管理职能将主要在网上,通过电子监察系统,对所有办件都可全程追溯。

对县政府而言,当系统产生了大量数据之后,引入大数据分析技术和人工智能,可以从不同维度、不同层面对政务服务工作进行分析和研判,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强力支撑。互联网政务服务系统无疑是政府信息化的龙头项目,是电子政务和智慧城市的核心。


技术支持:商网信息产业有限公司